馬學東:市場變局下的拍賣公司發展新變
盡管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處于一個調整期,怎樣在市場變化的大背景下繼續發展卻是擺在各個經營機構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作為受關注度最高的拍賣公司尤其是一線的拍賣公司,已經用他們的實際行動開拓出國內藝術品拍賣業發展的新模式。
擴展亞洲區市場
在藝術市場調整伊始的2012年,處于國內拍賣行業“領頭羊”位置的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和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不約而同的選擇“進駐”香港經營。香港是亞洲藝術品市場交易中心,也是僅次于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北京保利和中國嘉德選擇香港作為向全球拓展的第一站的策略無疑是正確的。香港便利的地理位置、藝術品進出的零關稅政策、便捷的交易方式都是吸引北京保利和中國嘉德的地方,但這兩家公司更為看重的是香港本地藏家資源以及以香港為圓心向外輻射到的亞洲區乃至全球的藏家資源和拍品資源。
中國嘉德主動將經營的布局拓展到香港既有近幾年國內藝術品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內因,更為重要的內在動因則是全球化競爭背景下的確需要主動出擊,同時借助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來形成的上升勢頭的東風,能在全球拍賣市場競爭格局下占據更有力的位置,所以無論是客觀還是主觀上都要求他們必須要創新,要求變。這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作為一個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本能的驅使。北京保利自2005年成立至今的10年間,從一家拍賣業新軍成為國內藝術品成交額第一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2014年北京保利的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到59.03億元。始創于1993年的中國嘉德已經成立22年,無論是品牌還是在業內的口碑在拍賣業都名列前茅,2014年中國嘉德拍賣成交額達45.41億元。自2010年以來,保利和嘉德連續躋身全球藝術品十大拍賣公司的行列,是僅次于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大巨頭之后的全球第三、第四大拍賣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也分別于2012年2013年先后進入北京和上海經營的“一進”與保利和嘉德的“一出”形成“短兵相接”的競爭局面。盡管保利和嘉德目前還無法對蘇富比和佳士得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但主動將拍賣業務擴展到亞洲區已經昭示他們未來挺進全球藝術品市場的野心,而經過兩年的發展保利香港和嘉德香港已經站穩了腳跟,這也給了他們更多的自信。
集團化
中國嘉德從2014年也開始主動調整,最大的變化則是部署了新的發展戰略。2014年4月,中國嘉德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也對公司結構做出戰略部署,成立嘉德文化集團。嘉德文化集團下設有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和嘉德投資兩家公司。其中,中國嘉德拍賣將專注于藝術品拍賣主營業務。而新成立的嘉德投資,除管理嘉德拍賣原有的投資業務外,將運營嘉德藝術中心并拓展與嘉德拍賣主營業務相關聯產業的發展。未來,嘉德文化集團將形成以嘉德拍賣為旗艦,以嘉德投資、嘉德藝術中心、嘉德在線、保險金融業務等為輔助的戰略布局。嘉德新的戰略部署已經非常清晰的勾勒出其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乃至未來的發展方向。從新策略看,仍然圍繞其“嘉德”的品牌為核心來進行拓展,經營方向和方式屬于橫向拓展的模式,這與保利縱向發展結構有所區別。在藝術金融發展愈演愈烈的今天,嘉德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拍賣產業、再結合泰康人保險金融業務及在線業務也會使嘉德打通一個更大的產業鏈,形成了產業平臺。這樣的策略無疑會為嘉德后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嘉德盡管沒有上市的計劃,但是嘉德拍賣公司是目前正在準備醞釀上市泰康人壽保險公司的股東之一,而一旦泰康人壽保險公司上市,嘉德將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因此,嘉德這種“隱形”上市一旦最終落實將會帶來更大的資金和發展支撐。
所以,監管目前市場行情略顯低迷,但低迷期過后就會迎來新的增長周期。中國嘉德已經在“凜冬將至”之時未雨綢繆轉型發展,為新的市場周期的到來鋪墊基礎。(原載中拍網)